疯狂的“学区房”
“家里只有一个孩子,当然希望孩子成功。剧中的‘虎妈’头破血流也要把孩子送进名校,便是出于这样的忧虑。”在记者加入的一个育儿群里,群友“果果妈妈”非常理解“虎妈”近乎疯狂的做法,她的家庭情况与剧中非常类似。
比剧中的虎妈未雨绸缪,“果果妈妈”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左右权衡后,打定主意要让孩子去市实验小学读书。“搭人脉、托关系,最终还是一场空,绝望之余唯有买学区房一条路。”果果妈妈说,她们家卖了位于东部的大房子,花了150万买了位于江苏路的一套61平方米连客厅都没有的老房子。为了给孩子腾出一间房学习,家里老人来的时候,经常4个大人挤在一个房间住。
面对群里许多妈妈疑问的“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如何承受”的问题,“果果妈妈”不以为然地认为,和孩子在名校受到的顶尖教育比起来,损失的生活质量可以忽略不计。她引以为傲地说,现在花150万可买不到她们家的房子。
记者昨日在江苏路上几家房介了解到,目前青岛市实验小学的学区房均价已达到3万5千元左右。更有11平方米的房源要价71万,21平方米的房源79万、80万不等,40平方米左右的房源很少有低于135万元的。
多么疯狂的学区房!
想逃离的“名校”
在讨论群里,坚持上名校的父母们列出了不尽相同的理由:硬件设施过硬、素质教育落实得好、政府重视伙食好、就连安保措施也更得力、就读在那里的孩子非富即贵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有营养的人脉环境……可即便是可以罗列的好处这么多,依然阻挡不了有家长拼命想从名校中逃离出的步伐。
綦女士就是其中之一。采访中,每每说到激动处綦女士捶胸顿足。当初,她费尽周折把儿子送进了西部某名校,入校后面临家庭条件更优越、成绩更优秀的同学,内向的儿子开始变得自闭。“一年级的期末考试数学考了96分,我们觉得小孩子因为粗心错失4分是很正常的事儿,但是老师点名严厉批评了他们几位。”綦女士说,他们班级的平均分是98.5分,96分被认为拉低了班级成绩。
“这还是小事,随着儿子越来越内向和软弱,被几个高年级的男同学盯上了,竟然多次受他们欺负。”綦女士说,她的儿子后来都要依靠心理医生才走出各种阴影。就这样,读了两年半名校后,綦女士果断地让孩子转学。
同样要逃离名校的姜女士则向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。“我们家住在浮山后,孩子每天六点半坐校车去西部上学,1个小时20分钟才能到校,比住在学校附近的孩子每天少睡一个多小时。”姜女士说,“受西部名校影响,学区房涨的买不起,租房的话每年至少三万,初中三年下来仅房租就是10万元。”姜女士已经果断地放弃当前小学所对应的初中名校,给孩子选择了离家近的私立学校。她认为,省下来的房租费用完全可以每天给孩子请家庭教师单独辅导,最重要的是孩子睡眠足、身体好,这是更要紧的事情。
“精英教育”并不适合所有孩子
对于备受热议的买高价“学区房”上名校话题,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督学林光琳谈到,这其实是一个老问题,家长对优秀教育资源的渴求可以理解,不过家长也应该想到,教育不是绝对的,即使通过学区房让孩子上了好学校,能否有预期效果还很难说。虽然这种方式也有可取之处,但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“精英”,所以“精英教育”并不适合所有孩子。
“同时还要根据自己的家庭状况和孩子自身情况,不能看着身边朋友孩子去了名校就焦虑或者盲目去攀比。”青岛日报/青报网“心理专家团”成员、文登路小学教师李红霞说,与其焦虑,不如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采用个性化教育,因材施教的方式才是最合适的。她说,父母们完全不必陷入一种名校制造的焦虑中,倒不如多抽出来时间高质量地陪伴孩子,多和孩子交流,享受孩子成长的点滴快乐与乐趣,在这个过程中,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“三观”、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,这比拼名校实用得多。
“令人欣慰的是,时下有部分年轻家长意识到‘快乐童年’的教育理念,来我们这儿探讨这个话题,而不再去纠结如何培养一个学业成功的孩子。”岛城某知名连锁早教机构负责人刘蓉对记者说,如果只有一个成功的人生规划却没有快乐的童年,这将是多么大的遗憾和缺失。同时,她不解的是,当下很多父母们都热衷于给孩子们灌输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,引导孩子去争抢好的学校、用品,却极少去告诉孩子们,内心的善良和明亮,才是人生赢家的重要体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