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在新都心这个四居室挂出8个月了,至今没卖出去,同时挂出的二居已经成交了,享受同样的配套,单价也差不了多少啊”“我名下这个麦岛的二居室前前后后卖了一年多,别说成交了,来看的人都很少,一提到麦岛,买家就都奔着大户型去的,很少关注小户型。”近日,多名网友反映了自己有些“纠结”的售房经历,认为青岛一些楼市板块被购房者“标签化”了,在“区域标签特色”以外的房源,上市后往往容易遭到“冷落”。
调查了网友反映的几个板块楼市行情后,发现有此遭遇的房东颇多,而不少购房者也对各板块存在明显的“标签概念”。对此,业内人士表示,一个区域在过去大批量同期入市的主力户型,容易让购房者对其产生“标签化印象”。这类置业观念确实广泛存在,但预计随着时间的发展,区域发展的的多元化,被“标签化”的区域楼市观念将会被改变。
青岛装修网获悉,有网友称去年4月自己同时挂牌出让新都心区域一套90平的二居室和一套150多平的四居室,单价分别为2.9万/平和3.05万/平,总价分别为260万和470万。赵先生称,两套房子挂出后,90平的二居室每周都会到访2-3组看房客,而套四大户型挂出后,第一个月仅有仅迎来一组看房客;随后来看二居室的人越来越多,有明显购买意向进行议价的也有;而四居室却一直无人问津,偶尔有个看房的,中介说也没给出反馈,说购房者看房后就不联系了。
赵先生名下的90平二居在去年9月成功卖掉了,总价仅比报价低了4万元,而这套150平的四居室至今没卖出去。“买90平房子的年轻买家告诉我,来新都心买房的多是购买力较强的刚需,就像他们一样,在主城上班日常通勤频繁,但如果是四居,加上税费总价接近500万,他们这样的年轻购房者既觉得负担不起,也觉得‘不值’,未来即使有500万或许也不会选择在这里购买大户型”赵先生如是说。
一家专业机构高级分析师坦言,类似的购房者把区域“标签化”,并且直接影响购房心态的情况不仅反应在二手房市场中,新房市场也存在数据反馈。举最直观的例子,就是目前新都心为数不多的几个在售新盘,还未售罄的房源多是140平以上的大户型。“从最近半年接触到的购房者来看,不少本就住在新都心的刚需,买改善房时往往会选择去其他区域,他们心里仍给这里贴着了‘刚需片区’的标签。而其他区域的改善需求者,在购买改善房时也更倾向于去其他区域,购买海景或山景类的景观更好的改善房,而并不十分青睐日益繁华的新都心商圈。”
相比赵先生挂了半年多的大四居,麦岛的秦女士名下的二居室前后挂出一年多了,至今也未能成交,而她计划卖了二居室换个大三居的计划仍停留在梦想的开端。
“我这套二居室80来平,2016年底时报的单价3.4万元/平左右,到2017年3月,挂出4个月了,也没能成交,来看房的买家屈指可数,仅有的买家不是觉得小区不高端,就是嫌小区环境不够好。后来接连好几个楼市政策出台,我暂时撤掉了出售信息,7月份又开始挂牌出让,参考同区域同类型的房子单价订在3.8万元/平,从此无人问津的情况就一直延续到当下。”秦女士如是说。
秦女士称,自己也多次去中介门店咨询,中介反馈到访客源多数意向大三居以上的户型。秦女士的二居室不是自己想要的。
联系到几位近期正在麦岛区域看房的置业者,其中三位要购买大户型的四居室,还有两位表示至少购买130平以上的三居。采访中发现,“大户型”是这些置业者多次共同提及的关键词。
市南一家中介负责人受访时介绍说,从事房产工作8年时间,也接触了成百上千的购房者,给楼市板块打“标签化”似乎是购房群体置业观中的常态。除了新都心和麦岛,案例还有很多,一提香港中路商圈就认为房价高不可攀,殊不知片区内也存在1.7-2万元/平的普通住宅;一提浮山后,就认为都是老龄住宅;谈到东李只联想有世园会;提到市北CBD则是写字楼林立,黄岛、城阳主城认为单价处在万八千阶段;一谈到市南西部就是学区房。
一位资深业内专家也表示,让购房者集体对某个板块有了相同“标签”,跟这一楼市板块近期或长期所主打的房源有直接关系。例如一个板块在三五年时间内,大批量刚需房源入市,除了购买该区域的人群,很多普通置业者也把“刚需片区”这个标签给了这个板块。反之如果是豪宅,则认为该区域就是拥有了“豪宅”标签,买豪宅会首先想到它,但买小户型往往不敢往这个区域想,导致“不符合”区域特色的房源受到冷落。
青岛装修网获悉,而这种“标签”并非一成不变,例如东李从“刚需”已经逐渐转向“景观式改善居住区了”,浮山后也有很多高大上的新盘,市南西部除了学区房还有可供改善型的次新房,新都心同样具备不错的改善氛围,但这个“标签”的改变是循序渐进的,并非一蹴而就,未来随着各区域楼市的多元化发展,青岛各楼市板块现有“标签”会被淡化或者更换新的概念。(来源青岛新闻网)